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安徽团省委、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和学校团委的部署要求。7月8日,在李新旺老师的指导下,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学子前往大湾村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追寻足迹
再访主席最关心的人
今年的盛夏热浪滚滚,但却无法阻挡“循红色足迹,探乡村发展”的工大学子的脚步。实践团队来到大湾村的第一件事便是寻访了曾经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过的贫困家庭。来到汪能保老乡家的时候,因为其生病住院的缘故,队员们只见到了忙着去开店门的他的妻子,奶奶热情接待了我们,奶奶家现在已经搬到了一个两层的小楼房,里面装修得很精美,奶奶一直和我们赞扬党的政策,说现在他们看病几乎不需要多少钱,有国家帮忙兜底,他们现在生活的很幸福。
图为队员与老师在汪能保老人妻子小卖部前 通讯员 朱浩瑜 摄
队员们因为汪达伟老人家里发生一些事不便拜访,便来到了村民汪达开的家,老爷爷现在腿脚已经不方便行走,耳朵也有点听不太清,老人家听不清所以嘴里一直重复着:“对,主席他啊好,共产党好!”这样的话。实践队陆续拜访了剩余的两家,五户人家全部都从危房搬迁到了崭新的楼房当中,他们即使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但是他们又有着相同的点,在对话中,他们都在和队员们夸赞着党的伟大,他们原先都是村里最贫困的人家,现在都已经过上了衣食不愁的日子,他们的生活变化不仅是个人的变化,更是整个大湾村的缩影。我们现在可以放心地和习近平总书记说:习近平总书记您最为牵挂的人啊,他们现在过得很好,您放心!
图为队员拜访汪达开老人 通讯员 朱浩瑜 摄
牢记嘱托
看大湾村委桩桩件件
“从16年以来,我们大湾村的脱贫率是多少?”大湾村脱贫书记汪书记自豪的说:“那我们的脱贫率是100%!”当被问道大湾村的脱贫率,汪书记眼中流露的是满满的欣慰,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湾村对每一户脱贫户实行一对一对接政策,从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再到教育帮扶,大湾村委从村民的身边事入手,切实地采取措施帮助每一户实现走出贫困,无论是“不扶懒”按劳分配的供应型岗位、义务教育期间的教育补助,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雨露计划,亦或是针对所有人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大湾村致力于在实事上有所作为。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大湾村扶贫书记 通讯员 张宏飞 摄
“那么村委是如何让老百姓们了解有相关的政策呢?是会挨家挨户地去宣传吗?”当被问道这个问题时汪书记肯定地说道:“一方面村里会定期展开村民党员会议,我们通过集中宣传,让村民了解我们地政策,同时前面说过我们实行一对一对接政策,我们负责对接地村部工作人员会深入基层,确保我们一些不方便出门的群众了解党的政策”。正如汪书记所言,沿途随机询问的老乡当被我们问及对政府的扶贫政策是否了解时,老乡们滔滔不绝,在每个人的口中都能听到对村委工作的赞扬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赞颂。
在实践队走访的途中,当年的危房现已经成为了村民茶余饭后消遣的“乡村大舞台“,而那些危房中熟悉的面孔如今已在崭新的小楼里绽放笑颜,大湾村将群众的住房问题列为迫切问题,大湾村着力解决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新建扶贫安置点为大湾群众遮风挡雨,让群众住得安心、舒适,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图为大湾村的扶贫安置点 通讯员 陶运胜 摄
无论是大学毕业便投身于家乡建设的脱贫书记汪书记,亦或是放弃了宁夏月薪2万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的村委干部何杰,如果你问大湾村为何会成为脱贫攻坚的示范地,我想这或许就是答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湾村有了如今的成就与大湾村村委会的桩桩件件都不可割离。“我们基层干部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建设一个越来越美的大湾村。”这不仅是汪书记的誓言,更是每一位大湾村委工作人员的誓言。
展望未来
数大湾致富秘籍
一片茶叶养育一方土地。再与大湾村民们交流,他们都多次提到多亏了茶产业,他们才会有稳定的收入,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问到扶贫书记他们脱贫致富的“密码”时,她自信道:投入使用高标准茶园,增设了茶旅接待中心、茶艺体验中心。开民宿、建农家乐,做电商,带动茶叶、食用菌、黑毛猪肉、土鸡蛋等农特产品的线上销售。大湾村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现在大湾村茶旅产业远近闻名。
在实践队前进的途中,每隔十几米便有一家小商店,队员们随机进入了一家,“爷爷您这小卖部刚开不久吧?看着好新啊,您现在是主要以小卖部为主要收入来源吗?”面对队员的询问,爷爷笑着说:“乘着旅游的人多,开个小卖部卖卖东西,我还在山上种的茶嘛,主要还是看茶收成赚点钱。”大湾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旅游也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利用当地的土地优势,种植茶叶实现两条经济带共同增长。或许这也就是大湾村的“秘籍”所在。
图为队员与小卖部老人交谈 通讯员 朱浩瑜 摄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due.cn/news/5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