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门户网南京7月6日电(通讯员:高勇)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太湖发展成就观察团分别于7月2日前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太湖水利同知署,7月4日前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7月6日前往无锡梅梁湖和贡湖进行参观学习。大学生们怀着积极探索的态度展开行动,实践以求得太湖治理成功的经验。
2023年7月2日我们出发前往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太湖水利同知署。清朝前期太湖水旱灾害十分频繁,吴淞江淤积严重,严重影响了太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强化治水。据《太湖备考》记载:“太湖灾害惟水震躬,自汉惠帝五年迄清雍正二年,水(旱)巨灾统计记录达66次。每逢太湖水灾,吴江最当其冲”,而“水利不治,农田之忧”。清雍正八年始设置的太湖水利同知署,是太湖流域管理机构的雏形,对于研究清代的太湖水行政管理机构的特点和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水域治理需要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机构内部职责分明,办事效率高,要能查明问题并对症下药,最重要的是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目标,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在这里了解到,一代代太湖水利人在流域规划编制、冶太工程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水法规体系、河湖管理及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凝心聚力,默默耕耘,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流域治理和管理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图为太湖水利同知署珍藏的精密水准测量队第一队测量路线。张安琪 摄 7月4日我们抵达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在研究所中,同学们在科研成员细致的讲解下,分别认识了超薄切片机、伽马能谱仪、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等高精尖仪器,了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在研究水质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切实感受国家治理太湖背后的技术支撑。通过这些仪器,能够精确分析太湖水的物质组成,了解太湖水质的变化过程,对水域中出现的有害物质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从而从根源上解决水质问题。
图为实践团队同学正在聚精会神的听取老师对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介绍 高勇 摄 7月6日我们出发前往无锡梅梁湖和贡湖——2007年蓝藻爆发最严重的区域。在梅梁湖同学们了解到,这是蓝藻治理的重点地区,无锡政府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投入资金购入先进设备,不断创新蓝藻打捞处理模式。蓝藻打捞工人为同学们讲解了打捞船的构造:蓝藻打捞船设备主要有船体骨架、过滤输送带、电机等组成。先进的设备为蓝藻打捞提供了很多便利,蓝藻工人表示,过去他们是纯手工打捞的,不仅耗时耗力,还有损健康。蓝藻打捞方式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使得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活家园更加美好。在贡湖湾,观察团参观了许仙港藻水分离站。在和当地工作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看到了太湖沿岸治理的前后对比,了解到藻水输送、沿岸推流、石基港深井引流控藻、沿湖生态清淤和芦苇荡清基等系列工程给太湖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藻水分离站,实践同学们还见到了巨大的蓝藻水处理设备,据工作人员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尝试将蓝藻转化为肥料或将其转化为无毒的高蛋白粉,但技术尚未成熟,还需进一步发展。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许仙港藻水分离站 朱一凡 摄 抚今追昔,如今的太湖流域管理,深深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太湖流域管理为其他水域管理提供丰富的治理经验,也必将为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指导老师 鲍佳琦 摄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due.cn/news/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