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红色记忆,传承沂蒙精神
为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主义情怀,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于2月6日前往山东省临沂市沂蒙革命纪念馆,在参观学习中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怀着敬畏之心缓缓走进沂蒙革命纪念馆,展开参观学习,感悟沂蒙精神。首先,了解到山东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当时根据地420万人,有21.4万人参军参战,120万人次拥军支前,有10.5万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出了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助伤员的“红嫂”、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人物和先进群体。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与山东省党派、政府、军队一起,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沂蒙革命纪念馆以“沂蒙精神”核心思想为陈展主线,通过图片、影视资料、实物、雕塑、场景复原、声光电等多种直观的形式、高科技的手法全面展示了沂蒙革命战争史,是传承老区光荣传统的重要载体和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沂蒙精神展现的外在形式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实践队员先后观摩了沂蒙抗日根据地等示意图、抗日线路,阅读了解了渊子崖村自卫战、郯城战斗、孟良崮战役的相关历史,观看了抗日浮雕等革命历史文物,感悟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
图为社会实践队成员观看沂蒙抗日根据地示意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嘉馨 摄
社会实践队队员们伫立在一幅名为《力量》的群雕面前,被深深震撼。了解到:“群雕展示的是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手推小车全力支前的场景,主题为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种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正是靠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造的折蒙精神,我们才能在沂蒙这块红色土地上书写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篇章。这种力量是群众路线的力量,只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图为社会实践队成员观看《力量》群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嘉馨 摄
随后,社会实践队员们开展了自由活动,问卷调查环节。一位老爷爷站在展厅中说道:“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沂蒙精神。当年沂蒙根据地就传唱着一句民谣:‘鱼靠水来箭靠弓,抗日要靠毛泽东。船靠舵来屋靠梁,百姓要靠共产党。’正是由于沂蒙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老区才取得了革命胜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为社会实践队成员聆听老人讲解沂蒙精神。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嘉馨 摄
军民情深不仅体现在战时的冲锋陷阵、救死扶伤,还体现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就是对这种军民情谊的生动写照。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能够呼唤有志青年忧思国史,继承革命优秀传统。历史在岁月中褪去,留下痕迹,供人缅怀。沂蒙革命纪念馆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物品,展现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让我们铭记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更加坚定“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信念,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红色文化是一种强调革命情怀的高尚的文化,红色资源作为最鲜活的历史教材,记载着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见证了社会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凝结着百年奋斗的红色基因,是先辈们追求真理,不懈奋斗的生动写照,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此次沂蒙革命纪念馆的参观学习,实践队员们也更加深刻了解先辈们的伟大和崇高,深切感受到和平时代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伟大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要以红色精神为不竭力量之源,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先辈遗志,筑造青春之梦。接续奋斗,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due.cn/shenghuo/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