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穿越时空声音,赓续红色精神本色
聚焦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2024年2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红船筑梦”实践队心怀敬意来到了临沂市河东区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进行参观,更深入的了解红色文化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精神品格。
临沂,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孕育出了无数英勇的战士。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是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之一,是独立执行重大战略、战役任务的野战集团。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紧紧依靠地方党政组织和人民群众,在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湖北、浙江、福建、上海八省市纵横驰骋,共歼灭国民党武装247.6万余人 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保卫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了反映其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光荣传统,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得以建立,并希望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图为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大厅雕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嘉馨 摄
华东野战军纪念馆之行,给实践队的队员们带来深深的震撼,队员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走进纪念馆,仿佛置身于一个历史的画卷中。那些珍贵的文物、照片,还有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都让实践队队员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坚韧。每一个展品,都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用生命传密信的王壮基,在生命紧要关头,丹心不改,意志如钢的尚梅兰,杨朝霞,都无不令人为他们的故事而动容。
图为纪念馆保存的旧军帽和弹药袋照片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谢欣 摄
纪念馆中不止有珍贵的文物,照片,还有栩栩如生的故事人物模型,将历史呈现在参观者的眼前。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岁月里,沂蒙人民怀着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人民军队的无限深情,为前线和胜利做出无私的贡献。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等故事数不胜数,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陈毅担架队等众多拥军支前模范纷纷涌现,”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早已成为平常。习近平总书记在祝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精神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图为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模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谢欣 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方总有一些不应该忘却的记忆,这些民族精神的记忆,既是纪念馆自建馆以来十九年坚守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是中华民族在历经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后,走向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来到华东野战军纪念馆,队员们感受到了沂蒙精神的热烈,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那种为了信仰,为了人民,不惜一切的奉献精神,让队员们深受感动。这种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临沂华东野战军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更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哪又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了先辈们前仆后继打下美好生活的江山,换来当代的幸福生活。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伟大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要以红色精神为不竭力量之源,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先辈遗志,筑造青春之梦。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一代手中时,我们更应该接续奋斗,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due.cn/shenghuo/7153.html